赌上全部声誉的小米造车雷军为何让自动驾驶先行?
8月11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发表2022年度演讲,发布了小米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
在业务部分,雷军表示,从2021年3月30日正式宣布进军电动车行业至今,已经过去了500天。在此期间,小米集团投资33亿元打造了一支500多人的专属团队,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栈自研。为此,小米人工智能实验室、萧艾团队和手机拍照部门也给予了全力支持。
然后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演示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目前的开发进度,以及将会有哪些核心功能。
小米全场景自动驾驶
首先,搭载小米自动驾驶的测试车可以远程调用。人们只需在地面打开手机APP,就可以一键远程启动汽车,然后测试车就可以自动从地下室开到地面,来到汽车用户面前。这样既可以避免找车的问题,又可以避免车位难停、耽误时间或者磕碰刮蹭的风险。
在自动导航方面,我们在演示视频中可以看到,小米的自动驾驶可以应对城市道路和城际高速公路的各种驾驶场景和情况。比如车辆可以自动进入匝道,在城际快速路上主动变道超车。
在更复杂的城市道路中,小米自动驾驶还可以进行无保护自动掉头、无保护自动右转、停放车辆自动绕行、事故车辆自动绕行、环岛自动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等动作。
虽然演示视频显示这些功能相当好用,但我还是有一些疑问。首先,两个“自动绕行”功能并没有显示当时的车速和车辆的真实反应时间,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哪些工况或场景下它们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另外,从下面第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当测试车进行“无保护右转”时,左侧已经有一辆自行车横着骑过来,但是测试车并没有做出礼让动作。这可能是因为自动驾驶系统判定为机动车,所以没有开启礼让功能。
但右转到一半时,测试车停在了人行道上。这是因为自动驾驶系统“看到”了左侧的车辆,所以停下来避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行人过马路。
现在很多城市的交通法规对过往车辆和在人行道上停车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礼让行人或者不要在斑马线上停车。而现在很多自动驾驶辅助都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小米的自动驾驶如果能有效应对这些痛点,将会在众多驾驶辅助技术中脱颖而出。
最后,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小米自动驾驶的停车功能。第一,车辆可以根据导航自动进入停车场或者地下室,甚至自动排队。
在地下一层的驾驶场景中,小米的自动驾驶也可以在角度比较小的窄弯或者螺旋坡道上自动驾驶,可以自动避开行人和地上的锥筒或者其他标志物。
当然,开启自动泊车时,系统已经有意识地开始寻找车位了。在演示视频中,系统用机械臂找到了一个停车位。当车辆跟踪并停到位后,这个机械臂会自动扫描车辆的充电接口,自动连接开始充电。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个机械臂还是比较小的,周围缠绕着一根粗大的充电线,而底座的造型和整体的橙白组合都很有小米风格的简约。
最后,我想简单说一下测试车。此次发布的演示视频中至少有两辆“工具车”。从外观和内饰来看,推测是基于比亚迪韩EV和版全新宝马5系改装而成。
另外,在测试车上,我们看到了小米自动驾驶所需的一些传感器设备。以比亚迪韩改装版为例。车头前面有一个传感器,前轮上方有一个,车顶有一个更大的支架。上面的传感器从尺寸上看很像Hesse Technology的Pandar128激光雷达。它是市面上唯一可以实现360°激光感应的设备,这也可能让小米的自动驾驶系统使用更少的传感器。
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路测。在第一阶段,共有140辆测试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道路上行驶。
造车的“进阶”之路
发布会上,雷军透露,目前汽车业务进展顺利,有些甚至超出预期。他说,在宣布造车的500天里,他对汽车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相信自己一定要心存敬畏,千万不要急于造车。同时,他希望大家给小米更多的耐心和空间。“虽然我们内部已经有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但网上总会有一些传言,所以这两年,我不准备辟谣或者介绍新的进展。时机成熟我会定期向你汇报。”
在播放完演示视频后,雷军表示,小米自动驾驶项目还将继续发展两年,他们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所以昨晚的发布会关于小米汽车的内容就这么多了。可见,对于雷军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因为他认为这是智能电动车取胜的“赛点”。
或许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个观点似乎有点太超前了,因为国内政策还没有“解锁”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似乎还早。雷军把“宝”放在自动驾驶上不怕失败吗?
我们目前不知道他对此的真实想法,也许2024年他会透露自己的感受。但是,从雷军之前的创业轨迹,到现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小米做出的这种推进是必要的,是不能失败的。
在发布会前的演讲环节,雷军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其中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过程与今天“小米造车”的背景非常相似。
据雷军回忆,他第一次体会到互联网蕴含的巨大能量是在1998年。当时,一批“先行者”已经创建了中国互联网品牌,如新浪、腾讯、搜狐和网易,而当时只关注开发应用软件的金山错过了第一波浪潮。在直接收购不成功的情况下,雷军带领团队在2000年推出了以销售图书和音像制品为主的Joyo.com,通过当时很多非常先进的措施,在两三年内成为一家有影响力的B2C电子商务公司。
然而,就在业务发展顺利的时候,迎来了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资本市场的低迷。再加上电商平台的“烧钱”特性,Joyo.com被“击倒”,管理层只能卖掉网站。但当时谁也没想到,新一轮互联网浪潮又来了,而这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的是B2C电商。
“绮优。创立于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com,在电子商务全面崛起之前就倒下了。”雷军对这次创业经历印象非常深刻,称之为难忘的一次。
但正是从这次创业经历中,雷军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互联网将融入各行各业。所以当他在2005年听到3G无线网络即将开通的传闻时,他认为机会来了。
于是雷军迅速行动起来。首先,他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真正用户,不断为用户寻找痛点和商机。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由于手机屏幕小,2G网络速度慢,人们对移动互联网有一些抵触,但这正是商机所在,也将成为雷军未来研发所有电子产品的基本理念。
然后他希望成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最早的参与者,最快的方式就是天使投资。于是雷军开始了投资人之路,直到2007年离开金山,2010年创办小米,也没有放下这个生意。
雷军对小米造车的判断,类似于他在小米进军电动车市场时也错过了第一波“新势力”,甚至这条赛道都有点“泡沫破灭”的味道。通过对汽车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在移动互联网的长期深耕,雷军意识到汽车行业的“3G时代”可能就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所以,就像当年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一样,雷军也在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动驾驶,希望这条道路能让小米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实现突破。毕竟这是最后一个“压垮”雷军整个名声的重大创业项目。
邦平
当然,小米今天的实力比金山或者Joyo.com强多了。无论从人力、财力、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来说,都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单一市场,这也让雷军更加自信,能够稳健地走好每一步。
但是,有动力就会有压力。很多没有赶上第一波电动车浪潮的企业,都在走和小米一样的发展道路。以百度为例。目前,它不仅拥有Apollo自动驾驶,还拥有独立的智能汽车品牌:杜畿汽车,以及首款概念车ROBO-01。而华为,虽然已经明确表示不造车,但其驱动电机和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已经在很多车型上落地,比如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车载解决方案的全新HI版极狐Alpha S,以及刚刚上市的“CHN”组合打造的Aouita 11,还有AITO的M5和M7。
从雷军离开金山到小米成立用了三年时间,2021年3月宣布开始的小米造车。自动驾驶能否用三年时间开花结果,实现既定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